‟液化陽光 | 不可抗力”是香港藝術家程展緯與何兆南的雙個展。每年造訪香港的颱風,是我們集體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亦塑造了一種社會集體意識。兩位藝術家分別以往年及近年發生的颱風為主題,透過比較和暗喻去反思自然災害的侵略和社會政治的失效,兩者同時發生的巧合。是次展覽的作品分別創作於2014年和2018年,可視為兩位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藝術家,對香港社會近年兩次主要的政治運動作的回應和預示。
在 ‟液化陽光”中,程展緯呈現香港和台灣的自然和人造天氣現象,強調了兩地的現實關聯 ── 無論是氣象外力或是政治外力,都依著時序先後在兩地發生。他以概念性的介入和處理手法,例如被塗改的明信片和以水車製造的人工雨,暴露我們對理想的公民機構以及城市景觀的錯誤想像。
程展緯的《液化陽光》(2014-2015)同時介入了加法和減法:一方面他在建構新的景觀 — 雨景;另一方面在破壞原有的景觀 — 晴天。畫面中的斜線可以是雨點的抽象表達,但它更像刪除錯處時使用的斜線。香港每年接受颳風和豪雨的無情洗禮,這無疑是一種破壞。程展緯在晴空萬里的香港城市風景中注入雨景,是在揭示現實社會中正在面對的各種衝擊和破壞。我們並非活在晴空萬里中。
何兆南在展覽 ‟不可抗力”中展示了他的最新攝影系列《樹的留白》(2018)。此系列記錄了2018年颱風山竹襲港後的面貌,這是自1980年代以來在香港登陸的最強熱帶氣旋。颱風除了帶來氾濫的洪水和肆虐的破壞,更連根拔起成千上萬的樹木,使其支節分離地佔據了這個原來不可撼動的石屎森林。藝術家跨越這座變了形的城市,捕捉這些遭受重創的軀體和傷口,展露了這個城市迫切回復正常的渴望,以及面對難以言表的暴力時個體的脆弱和韌性。
「不可抗力」是一項普遍的契約條款,讓合約雙方在不可預料、又無法事先採取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免責。這些情況包括戰爭、自然災害,以至「天災」。何兆南將將此法律名詞的思考伸延至社會公共層面:公民契約在什麼不可抗力的情況下會導致無效並需重新談判?《樹的留白》系列便是在這種思考語境下進行創作的。更值一提的是,《樹的留白》系列是他自紀錄雨傘運動的《散景》(2014)後完成的首個主要創作,不難窺見藝術家對雨傘運動後,香港當下的社會分裂狀態的感想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