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識盡頭的掌心

在意識盡頭的掌心

當無法思考和推理時,我們會依賴於知覺和感覺。我們通過慾望聆聽世界,以類比的方式感知我們的經驗。因為世界僅僅存在,是我們以自己的意義豐富了它。世界向我們展示了無窮無盡的模式,像漣漪散佈於廣闊的湖泊中,浪撞擊在一個接一個岸沿,連接了跨越無垠水平線上的群島。劉學成、蘇詠寶和張如怡的雕塑和裝置,橫跨和拓展著形而上學、宇宙學、有機自然、後工業城市和人體等不同範疇。

 

早於看見之前,胎兒已能聽見。聽覺是一項複雜的操作 ─ 聲波傳送到內耳,耳蝸內淋巴液體振動細小的毛細胞,從而將物理運動轉化為以神經元傳遞至腦部的電流信息。蘇詠寶將《地球電池》(2020)想像成模仿我們內部聽力的天文館。她將伴隨自己成長的家族業務的中草藥磨碎,為電流傳輸提供了電解質土壤。作品一邊是一個聲音接收器,產生的電流信息穿過彩色的球體,導致另一邊的蟬腹中發出閃爍的光。在《達摩克利斯之果》(2012)裡一切都發光,數百片中藥「千層紙」覆蓋了燈的球狀表面。溫暖的光芒孕育著成千上萬顆種子與數百萬顆星,每顆星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宇宙。側耳細聽,可聽到星星胎兒的心在怦然跳動。

阿波羅的音樂越變刺耳1, 因為我們正身處數碼龐克的巨大都市裡製造噪音。張如怡在高速發展的上海生活,繼續探索裝修、建築垃圾與剩餘的詩意。《室內荒原》(2020)是一個聲音矩陣,包括四塊巨大的金屬板,置於揚聲器前,發放出不同建築工地的錄音。在《暗色之物-12》(2020)和《暴雨梨花》(2020),藝術家將廢棄的鋼筋、電線和碎石嫁接到混凝土仙人掌上,讓裝修過程中的生鏽古蹟和遺物呈現出悲劇性的美態。這些暗啞的物質有如幽靈般在恰如其份的陰影裡繁茂,它們零散的存在是不被察見的小生命的碎片,是我們不經意丟棄並放逐為剩餘物的東西。這些建築廢料乃是我們都市生活的精神產物。

沉默是城市生活中的喧鬧回音室的對立。劉學成創作的《離嶼》(2020),將一組模仿太湖石和歷璧石的木雕塑置於香港山脈、海景,城市景觀和人群的影像之上。這種有機現象被放置在一塊巨大的亞克力膠板上,看似漂浮於巨大的海洋上,不受自然動盪和人類歷史困擾。劉熱衷於中國文化,其創作實踐充斥著中國古典元素。他喜歡將新舊融合,以玩味的展示,嘗試以「非一般」的邏輯去研究和欣賞古物,並試圖從中挖掘新的內容。劉的作品極度細緻,透過作品的微觀性和內在性,表現了個體的生存狀態、內部情緒和對古今的想像。伸手能碰,並可置於掌上的器物,卻飽含了年年月月的人文智慧。

作品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