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龍:日課

楊東龍:日課

刺點畫廊榮幸宣佈楊東龍個展《日課》,此展覽為與藝術機構艺鵠的合作項目。是次大型個展展出楊東龍於2019年至2020年間創作的最新作品,以及2015年至2018年間的精選作品。《日課》提出一種對楊氏繪畫的廣泛解讀,其實踐跨越四十載及無數風格,始終建基於對與藝術家共存的人、自然和事物的細密觀察。繪畫乃楊氏的日常實踐,是一份內外成長的耐心功課,更是一份想像力的功課,以呈現表象以外及各種情況下的內在世界之豐饒。

 


展覽的焦點作品《摩星嶺》(2020)是一幅四米半寬的三聯歷史繪畫。作品蜿蜒穿越眾多不同的場景,在不同的歷史時刻之間形成不可思議的聯繫。1950年的摩星嶺是國民黨士兵及家屬難民營所在。1950年6月的秧歌舞事件中,一個左翼團體揮舞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闖進摩星嶺,一邊大跳流行一時、代表中國共產黨勝利的「秧歌舞」,挑釁了國民黨村民,導致數十人受傷。事件後,殖民地政府遷拆了難民營。

流離失所、暴力與不安的暗示瀰漫於三聯畫中。楊氏編排了精心佈局的場面調度,從黑夜過渡到白天、從室外過渡至室內。《摩星嶺》左邊畫幅顯示了難民村的俯視圖,一直向下延伸至大海,一條謹慎的人龍沿著黑暗的山脊蜿蜒而行,未知是在執行任務還是逃亡。中央畫幅部分顯示了一家跌打醫館的內部及街景,一位白髮老人正在治療一名腳踝受傷的年輕人,一名穿著深色大衣的男子在背景重覆出現徘徊,其存在不祥且動機不明。右邊畫幅則見一名穿著安全背心的非洲婦女正在揭開帷幕,正在以水喉往幕後噴水,清洗原由無從考究。在最右邊的是一輛警車,兩名年輕人被捕,從警察的冬季制服和被拘留者的服裝,可以推斷出這是1966年天星小輪加價暴動的場景。藝術家捨棄了線性敘事和統一的時間性,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碎片化的畫面,上面佈滿了各種各樣的細節和故事、在他生命中出現的以及虛構的人物。這是一幅提問多於回答的繪畫,對歷史繪畫實踐的一種扭曲,切合這個我們無法掌握真相而過剩訊息把我們的存在壓倒的當下。

遠離大歷史,藝術家的其他作品把我們的目光引向微小的日常生活,並捕捉了這個城市中廣泛存在的事物,體現於親密、輕快、慵懶、退縮及沮喪的時刻。《抽口煙 二》(2020)捕捉了溫柔與關懷的片刻:當老人蜷縮在輪椅上,含著不會點燃的香菸,另一人自己點上一根香煙時,二人分享了片刻的喘息空間和新鮮空氣。天台上可以欣賞到城市的遼闊景色,一群野鴿如驚弓之鳥往上騰升。鴿子的自由與受困於輪椅和憂愁的老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炒王》(2020)展示了一家大牌檔,員工正在稍息,而修理工則在廚房裡勞動著。廚師伸展著手指關節,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肩背,神情坦然地直視著觀眾;右邊的另一名工人則橫躺在長凳上。休息時間很短,來吃晚飯的人群很快就要來了,畫面前方的食材已準備妥當。楊氏以恩惠和關懷的姿態,想像他人喘息、發白日夢和逃逸的時刻。這些餘裕的時刻,儘管短暫而不可即,卻於一成不變的日常中劃出一條裂縫,為工作的單調和必要帶來緩衝,且最重要的是,對未來幸福的應許。

藝術家對平凡生活裡的超凡表達於《寫生筆記》(2008-2020)得以彰顯。這以33屏畫幅組成的龐大裝置,描繪了藝術家從堅尼地城的工作室的窗內窺視的公園場景。這組畫作顯示了藝術家對環境的敏銳觀察,當中的植物、城市景觀和人們形成了生活經歷的拼貼。藝術家記錄了多年來他一直在窗內凝視,目睹了洋紫荊樹從一棵小樹長成一座花塔,為公園的行人提供了遮蔭。成長中的洋紫荊樹、衰老中的居民以及周圍社區的高速士紳化,都是楊氏藝術創作謙卑而生機勃勃的土壤。

楊氏孜孜不倦地描繪工人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日常生活,給予他們往往被剝奪的漠大關注和描寫。他的畫作以不同的切入張開了多個刺點,戳穿我們平凡無感的存在的迷霧;它有如一面私密的鏡子,淒美地揭示著我們固定的感知中的盲點。在《日課》中,楊氏引導我們,觀看是自我發現的終極舉動,也是給予同情、樂觀和希望的最慷慨的禮物。

最新消息
作品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