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繪畫

HKD$250

售罊

描述

本出版計劃以2000年為界,集中討論楊東龍近二十年來的具像繪畫,希望提出其作於藝術知識及香港情境上的價值。第一部分包括三篇專論,屬於宏觀及整體分析,疏理創作發展脈絡。首先,藝術家區凱琳以畫者身份觀看另一畫者。她以散文筆調,嘗試進入「陌生人的私人領域」,提出了題材選擇、主觀呈現真實及草圖的作用幾個思考面向,打開本書的序幕。學者霍少霞從編年史觀,聚焦「微敘事」主線下的三種繪畫方法。錯視空間裡刻畫造形亦描繪其聲,平凡人物故事一幕幕於晦暗的舞台上演,回頭一望遇見倒影重重,彷彿鏡裡有道回音述說甚麼。另一畫者念三於2011年撰寫的評論文章,可延續前兩位作者看法,又補充楊東龍從藝術書籍累積知識一點。她提出「阻擋」、「遮蔽」及「分隔」的法則,同時強調他不想陷入任何規律的困局。

進入下一部分之前,是未納入各作者文章新近完成的四件作品。我們特意邀請畫者現身說法,可是他向來抗拒給畫作定調。因此,這篇記錄強調畫者作為首位觀眾身份,如備註般陳述一些或能協助欣賞畫作的資料。

第二部分四篇文章集中討論楊東龍繪畫觸及的特定議題。藝評人劉建華對準畫中似乎不著邊際廉價又實用的民間生活雜物,提出近代藝術史裡關於階級及美學政治的爭辯。尋常卻能見,繪畫一條電拖板的隱藏訊息鏗鏘有力。城市研究學者黃宇軒則以店舖與街景作品,剖析香港獨特的城市空間構成及楊東龍洞察環境的敏銳目光,並解釋甚麼是「很香港」的日常感覺。藝術家兼作家阿三凝視畫中窗戶及玻璃倒影的視覺經驗。他嘗試跟讀者漫游畫作,旁及畫者心思與繪畫歷史脈絡,拆解楊東龍的繪畫手段。壓軸出場的是攝影師兼藝評人黃啟裕。他以2019年《調控視野》展覽為本,討論楊東龍繪畫與吳世傑攝影的異同,包括觀看環境視角、呈現複合空間方法,及兩種媒介各自特性如何述說故事。

我們希望這不止是楊東龍畫冊,而是透過一眾作者的專業知識,給讀者提供不同層次的詮釋角度。文章編排先後,如故事發展的節奏,跟讀者一起細味畫者在藝術邏輯思維與感性氛圍裡的心思,充滿香港質感的集體經驗。

  • 出版
    藝鵠有限公司, 2021年1月
    設計
    未命名工作室
    裝幀
    平裝,一書兩冊
    尺寸
    29.7 x 22 x 1.8 厘米,188 頁 (就是繪畫), 15 x 20.5 x 0.5 厘米,32頁 (別冊-繪畫之前)
    語言
    繁體中文,英文
    ISBN
    978-988-16581-9-7
相關展覽
作品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