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明
陸浩明1988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是一位香港藝術家,他的作品涉及一系列媒體,研究人類經驗的複雜性以及與文明建設相關的神話和歷史。通過對文化與自然、人類與非人類、個人與合體等二元對立關係的調查,陸氏的雕塑和裝置作品探討了人類對烏托邦的完美渴望和反烏托邦的後果、文明和建立的毀滅。他廣泛的藝術實踐連繫到一系列的學科,質疑潛在的未來也同時揭示了保存和熵的美學。
陸的個人展覽包括上海chi K11 美術館的 “予有著扁平趾甲的無毛兩足動物的恰當回應” (2018)。他的作品也在近期的群展中展出過,包括香港亞洲協會的 “續章” (2019)、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的 “藏木於林” (2019)、上海昊美術館的 “嚴肅遊戲” (2019)、還有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 “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 (2018)。陸的作品被美國芝加哥的Smart Museum of Art 和香港 K11藝術基金會收藏。
陸氏目前在香港工作和居住。
- /
- /
- /
- /
- /
- /
- /
-
《地平線掃描6號》 / 2017
《地平線掃描6號》(2017) 中使用自製凝固汽油彈焚燒繪有圖像的畫布,他將燒毀的畫布按色溫的漸變置入一個封閉的燈箱。點亮後的燈箱猶如一片崎嶇、荒蕪的地層。陸在創作中始終關注文明的物質歷史,在《掃描地平線6號》中,人造及自然歷史被連接並壓縮在同一畫框之內。
-
《岩石造物之脆弱性》 / 2018-2021
在《岩石造物之脆弱性》中,陸氏在密封水泥箱中注滿膨脹泡沫,隨後,他用鐵錘將水泥箱砸出碎片,使得膨脹泡沫如同草木生長一般從縫隙中溢出。作品中,常用於建築與修補的水泥與泡沫共同否定著自身固有的建築屬性、質疑著現代人類對永恆及遺存的迷思。膨脹泡沫凝固之後,會隨著時間逐漸邊深色——這詭異的、充滿生命力生長與變化持續干擾著自然與人工的二元性。衝破水泥岩層的泡沫綻放著奇特的美感,它令人想起人類學家羅安清在《末日松茸》中對讀者的提議,她建議人們重新思考在人造資本主義及生態廢墟下合作共存的可能性。
-
《地球深層事件視界》 / 2021
《地球深層事件視界》系列為一組巨型浮雕,它們仿佛來自考古挖掘現場,是當代與歷史時空的偶然邂逅。藝術家將不同種類的植物與當代數碼物件一起覆蓋在一層半透明的樹脂與矽膠碳化物之下。於是,仿若來自沉積岩層的遠古化石上呈現著怪異的組合,好像是後人類世的未來向當代世界投以的凝視。面對人類文明與國族意識對神話創造與故事講述癡迷,陸氏投以批判的檢視;他的創作亦揭示人類為鞏固現有權利結構,對科技產品及人造物無窮盡的開發。陸氏對地質時間的加速與壓縮令人聯想到大地藝術時期前衛藝術家們的時代隱憂,彼時,冷戰的陰影令世界都被籠罩在核武器的末日陰影之下。
-
《氧化/火祀》 / 2016-2019
在《氧化/火祀》中,陸氏沉思著人類的破壞力,他 在黃銅表面上引燃自製固態汽油,以此將作品的「畫 面」視為熵的變幻場域。火焰被熄滅後,黃銅表面呈 現出被深深腐蝕的斑紋,以及黑色、焦灼的氧化疤 痕。深埋在這些焦黑紋理下的則是固態汽油彈在二 戰及越戰時期制導的破壞與災難。作品表面如同高空 俯視戰場時所見到的景觀——在劇烈的爆炸之下, 一切都化為烏有,只剩下抽象、模糊的形狀、質感與 創傷。一如藝術家Robert Smithson的《螺旋形防波 堤》和Michael Heizer的坑洞創作,大地藝術家們將 大地作為鳥瞰視角下的畫布,他們介入地景,隨後將 畫面的控制權交歸自然、時間與有機體。
-
《Untitled Vent Composition》
陸浩明的裝置的靈感源自日常生活中的現成物的物理性矛盾。這些物件違背 邏輯理智,甚至是地心吸力,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基礎去探索物質性與我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