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慧乾
單慧乾以思辨小說的方式介入行為、寫作與動態影像中,以擾亂對於慾望、身份認同與物化的規訓過程。單以「變裝」作為具目的性的藝術體現,質疑歸因於科技和觀看系統中生成的理想形像的化身。他們的作品透過觀看和渴望的個人經驗,呈現建基於社會體系中個體不安經驗的奇想。
單入圍2022年英國透納獎提名,並會在2023年羅馬Fondazione Memmo有個人展。單的表演及作品於國際博物館與畫廊中展出,當中包括瑞士日內瓦Centre d’Art Contemporain Genève(2023);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2022);香港 Para Site 藝術空間(2022);英國倫敦薩默塞特府(2022);美國洛杉磯當代藝術學會(2022); 美國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2022);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2022); 瑞士蘇黎世Shedhalle(2022);英國巡迴展出的 “British Art Show 9”(2021);英國倫敦當代藝術學會(2020);上海油罐藝術中心(2021);加拿大多倫多當代加國藝術館(2019);加拿大滿地可MOMENTA biennale de l’image(2019);英國倫敦海沃德美術館 (2019) ;意大利第 58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 “Meetings on Art”(2019) ;英國倫敦白教堂藝廊(2019) ;法國巴黎東京宮的 “Do Disturb Festival”(2019);英國倫敦Serpentine Galleries(2019);英國倫敦海沃德美術館 (2018);台北當代藝術中心(2018)及英國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2017)。
單現於英國倫敦生活和工作單現於英國倫敦生活和工作。
- /
- /
- /
- /
- /
- /
- /
- /
-
《The Breaking Story) / 2022
由驕陽基金會委托,單慧乾的錄像作品《突發新聞》是一組六頻錄像裝置,每個屏幕呈現一位異星主播,報導平行宇宙中的新聞事件。首次展出於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2022年的群展「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III」,此件作品中的新聞主播為單氏創作中的兩位常見的角色:「講故人」與「變」。「講故人」首次出現於作品《Today’s Top Stories》(2020),是單氏創造的首位男性角色。以人類文化中的「講古」傳統為靈感,單氏將之視為一種製造偏見與對立的人類知識技術以及真相生產。「變」源自單氏為所羅門·R·古根咸美術館委托創作的表演《the story changes the body changes (repeating)》(2022),象徵著形態與屬性的變幻。
作品中的宇宙新聞主播——三位由「講故人」扮演、三位由「變」扮演——播報著新聞以外的諸多內容。他們玩味著關於存在、意識以及身份表演性的哲學思考。不同的「講故人」與「變」為平行時空中的分身,他們在不同的現實裡扮演不同的角色,代表個體的多重性,以及單數身體中的複數的身份與真相。作品中,他們與彼此對話,試圖建構新的現實。
-
《It's Always You》 / 2021
單慧乾組成一個由男性化變裝角色組成的四人男團,推出了《It’s Always You》(2021)。這個新項目呈現雙頻道KTV視頻,以及各款男團海報和人型立板。藝術家分別扮演男團中的四名成員;每個角色以不同的態度體現超越人造二元的多重身份。
-
《The One》 / 2021
在作品《The One》(2020)中,單氏陷入冥想,他雙眼閉合、身體靜止、持續呼吸。太陽幻化為他們的天眼、赤裸的身體線條勾勒著他們的面龐、身體的開孔與他們的口腔結合——身體的邊界被重新定義與情色化,自我與世界、心靈與身體、個人與環境的區分從此消失。「唯一」這一角色最早出現在 「The Many Faced God/dess」(2021)中,該作品由蒙特勒伊Maison Populaire委託創作。
-
《Today's Top Stories》 / 2020
中國戲曲演員自如且流動的多種性別扮演啟發單氏轉向男性變裝。他們近期亦宣佈回歸自己中性的粵語原名——單慧乾。單氏將這一轉變描述為「試穿新裝,而非褪去舊裳」。如果說他們的變裝皇后角色揭示著女性氣質的刻板範式及其與女性經驗的關係,那麼他們的變裝國王則打開著實驗男性氣質幻想的空間。
《Today’s Top Stories》(2020)呈現一位跨星系有線電視台的新聞播報員,他端坐在在一顆原恆星孕育生成的背景前,講述著虛實相交的量子 宇宙敘事。播報員的角色「說書人」的面部描繪著紅巨星爆炸的場景,象征著存在於非存在的界線的消弭。《Today’s Top Stories》由上海油罐空間的展覽「More, More, More」委託創作。 -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 2020
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單氏的創作旅程開始走向包裹著虛擬背景的自身內部,並透過內心世界的激烈想象創造出大量角色。《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2020)呈現了角色「小丑」——兩個分別身著西式與中式裙裝的女性角色——的非語言爭執。作品中,沒有內容的呢喃與對立的肢體動作演繹著無意義且無法彌合的爭執,充分反映當前世界的現狀。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首映於倫敦ICA,並於近期榮獲B3 BEN Award頒發的「最佳沉浸式及時間性藝術大獎」。
-
《A Dream of Wholeness in Parts》 / 2021
創作於2019至2021年的作品《A Dream of Wholeness in Parts》標誌著單氏影像創作向電影的轉向。以莊子的《夢蝶》、《混沌之死》等道家經典為靈感,這部充滿詩意與史詩感的影像作品如夢境一般展開。透過中國玄學,單氏質疑當今世界以傳統邏輯學為基礎所創造的二元概念,包括自我與他者、清醒與夢境、男性與女性、片段與完整、生命與死亡、夢幻與真實的二元對立。
-
《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Looking》 / 2016-2017
影像作品《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Looking》(2016- 2017)標誌著單氏(他們當時仍使用 Victoria Sin) 將虛構電影敘事融入俱樂部變裝表演的重要轉變。在這部由四個章節組成的影像作品中,單氏身著華麗盛裝出現在佈景中,任由攝影機近距離地在他們的身體 上曖昧地遊移。藉助第一人稱旁白,單氏時而以觀看者的姿態講述觀看的體驗,時而以被觀看者的身份 敘事,擾亂著慾望空間中的身份定位。他們以此揭示 「觀看」的行為從不單純,而我們與圖像的關係亦從不專一。
-
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