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艾真的作品通過錄像、繪畫、雕塑、生物材料和舞蹈表演等媒介,關注亞裔離散人群的身份認同、後殖民經濟、推想女性主義、檔案文物再利用等主題。基於其對現存社會經濟狀況的研究,劉艾真編排虛構的敘事,對過去及現今具有爭議性的事件進行新的詮釋。自2016至2023年,劉艾真專注於創作多面向項目《粉紅肉渣的凱薩密碼》(Pink Slime Caesar Shift),提出透過生物加密創造新的交流與信息傳輸工具的設想。在她近期的作品中,劉艾真探討了科技進步對勞工和環境的影響。
劉艾真的個展於香港刺點畫廊(2024)、三藩市/(Slash)(2024)、紐約康奈爾大學科技校區(2022)、哥本哈根ARIEL – Feminisms in the Aesthetics(2020)、茂物動物學博物館(2017)、洛杉磯LAXART(2016)、柏林SomoS Kunsthaus(2016)及紐約惠特尼博物館(2015)展出。她的作品《The L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將於2025年3月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群展「Monstrous Beauty: A Feminist Revision of Chinoiserie」中展出。她的作品也曾於紐約雕塑中心(2024)、第13屆台北雙年展(2023)(委托製作作品《海底之地》(2023))、北京今日美術館(2023)、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21)、洛杉磯MAK Center for Art + Architecture in collaboration with LACMA(2020)、華盛頓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Art(2020)、光州國立亞洲文化殿堂(2019)、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2019)、鹿特丹藝術廳(2019)、廣東時代美術館(2019)、新加坡雙年展(2019)、紐約New Museum(2015)和上海雙年展(2015)、倫敦皇家藝術學院(2004)等地的群展和雙年展中展出。
劉艾真曾獲Anonymous Was A Woman獎金、Hewlett 50藝術委托創作基金、Creative Capital獎、2018 LACMA Art + Tech Lab獎金、古根海姆獎學金(電影/影像)、康奈爾大學科技校區\Art Award、紐約州藝術委員會/紐約藝術基金會數字藝術獎學金、Pollock-Krasner獎金等獎項。2024年,她曾於美國亞洲藝術文獻庫進行藝術家駐留,為作品《我是雲端》進行調查研究;另於2016年在香港ParaSite藝術空間進行藝術家駐留。
劉艾真現於紐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