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地而行最初由郝敬班,江萌和蘇偉啟發,是一個旨在呈現某種身處在某一事件、革命或者運動中的感知,希望在尚不確定的知識和情感狀態中,重建自己的生活和創作。通過一些低成本和靈活的方式——比如Vlog、線上討論、寫作或者線上展覽。錯地而行將通過邀請更多的、不局限於藝術行業的人不斷參與,來進行這日常且持續的工作。
錯地而行2020年在刺點畫廊舉行了首次放映和對談。
錯地而行最初由郝敬班,江萌和蘇偉啟發,是一個旨在呈現某種身處在某一事件、革命或者運動中的感知,希望在尚不確定的知識和情感狀態中,重建自己的生活和創作。通過一些低成本和靈活的方式——比如Vlog、線上討論、寫作或者線上展覽。錯地而行將通過邀請更多的、不局限於藝術行業的人不斷參與,來進行這日常且持續的工作。
錯地而行2020年在刺點畫廊舉行了首次放映和對談。
在《近田》(2021)中,瞿暢嘗試拆解在香港社會動蕩中複雜的共情。作為對郝氏及蘇氏錄像的「回信」,她的散文式錄像呈現了她新遷至的元朗鄉村的景象。鄉郊農田既與城市的現場產生距離,又召喚起對社運心緒的遙遠反思。瞿氏遷居的鄉村雖被視為單純寧靜,但新界地權的複雜性與地產開發的介入仍舊縈繞不散,影響著這一區域內的個人利益與政治傾向。瞿氏在錄像中探索情感與暴力敘事的關係,並質詢濃烈情感對理性思考的影響。
2020年初,郝敬班因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為期一年的駐留項目而遷居至柏林。在《我理解》(2020)中,她反思自己作為華人在疫情期間的柏林所經歷的種族歧視。病毒的肆虐下,許多社會及政治問題都浮出水面,階級與種族的分歧愈發明顯。疫情期間亦爆發了「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抗議運動 。在諸多撕裂的情況之下,郝氏意識到理解他人現實的重要性,而我們卻總以為自己能理解別人的痛苦。參與黑命攸關抗議期間,運動中的情緒及力量亦開解她在過去數月中遭遇歧視時的焦慮。透過歌手和維權人士Nina Simone的自述, 郝氏反思自己在這關鍵的時刻作為藝術家的角色。或許,藝術家最終自發矛盾的領悟便是:去彼此理解,就是要接受無法真正的理解彼此。
《友誼之光》(2020)中,曾經居住在香港的蘇偉在錄像裡穿行於不同的地理空間,透過不同個體的表情、信仰與視角探索香港及其政治境況。穿插於作品中的是一位街頭歌手在旺角一帶為附近市民演唱的錄像。歌曲轉場時,她一邊從目光熱烈的觀眾手中收取小費,一邊贈予他們積極正面的良言 — 強調友誼與和睦,「不想有紛爭、不想有爭吵、不想有鬥爭」。這位世故的歌手總以香港歌手肥媽在電影《監獄風雲》(1987)中演唱的經典粵語歌曲《友誼之光》作為壓軸,結束她一天的表演 。雖然大受街頭聽眾歡迎,《友誼之光》的和諧敘事似乎遮蔽了2019年香港運動的諸多問題與爭論。歌曲召喚出的集體情緒顯得過分簡單,掩蓋了人們各不相同的處境。在高唱著理想的歌聲之下,是承受著系統性壓迫的受害者,抵抗成為了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