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良一生從事與攝影相關的工作,被譽為香港最有代表性的紀實和街頭攝影師,亦曾為多本刊物及出版物的編輯。1965至1970年間擔任國泰機構香港電影有限公司的攝影師;1971年任職《南國電影》;1973年創辦《攝影生活》月刊;由1980年起在《攝影藝術》擔任總編輯。邱氏曾於1994年及1998年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個展,並出版多本個人攝影集,包括《爐烽故事》(1992) 、《飛越童真》(1994)、《百變香江》(1997)及《香港故事 1960’s-1970’s》(1999)。
邱良
1941-1997,生於香港
作品 (47)

邱良
《街頭圖書館 (灣仔柯布連道)》

邱良
《搏命撲水(深水埗街頭,1963)》

邱良
《歧途(1965)》

邱良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

邱良
《告士打道(1961)》

邱良
《火車交匯點(馬料水,1963)》

邱良
《數手指(深水埗)》, 1964

邱良
《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島》
邱良曾於著名的邵氏片場任職業攝影師,為影星儷人拍攝肖像。然而,邱氏主流的拍攝題材亦充份體現了他對人文主義和不同階層的注視和關懷。他經常於街頭拍攝,捕捉市井風情和普羅大眾的生活點滴,並偏愛拍攝孩童和低下階層。邱氏融合畫意攝影和紀實新聞攝影的風格,以簡潔但深刻的構圖道出老香港的軼事。
這些早期銀鹽攝影記錄了香港社會從戰後艱苦的境況逐漸轉向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安定繁榮,以及香港由傳統中國社會演變成一個華洋雜處的大都會的進程。這些攝影作品因此可被視為別具歷史價值的重要文獻。

邱良
《街頭圖書館 (灣仔柯布連道)》

邱良
《搏命撲水(深水埗街頭,1963)》

邱良
《歧途(1965)》

邱良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

邱良
《告士打道(1961)》

邱良
《火車交匯點(馬料水,1963)》

邱良
《數手指(深水埗)》, 1964

邱良
《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島》

邱良
《寧靜(跑馬地,1963)》, 1963

邱良
《開山劈石(洪水橋,1965)》

邱良
《石階上的行人(上環,1960)》

邱良
《喜事重重(黃大仙徙置區 1965)》

邱良
《中區(1963)》

邱良
《香港節盛會(皇后像廣場,1969)》

邱良
《街頭共浴(深水埗欽州街)》

邱良
《媽姐(中環街市,1963)》

邱良
《漁船》

邱良
《荔枝角天橋底(1968)》

邱良
《香港仔(1963)》

邱良
《同道中人(灣仔工展會)》

邱良
《賽馬日(跑馬地)》

邱良
《街頭偶拾(1965)》

邱良
《電車軌(西灣河,1962)》

邱良
《人力車(金鐘道,1964)》

邱良
《後巷主婦(灣仔,1961)》

邱良
《搶花炮(長洲,1966)》

邱良
《笑口常開(黃大仙天台學校,1965)》

邱良
《尖沙咀路燈(彌敦道,1969)》

邱良
《村屋窗前(新界,1960)》

邱良
《李小龍與兒子》

邱良
《猩猩王(邵氏影城,1974)》

邱良
《老爺車(邵氏影城,1971)》

邱良
《停車場》

邱良
《箍沙煲老翁》

邱良
《情侶打傘》

邱良
《倒瀉籮蟹(灣仔莊士頓 1962 》

邱良
《大埔舞龍》

邱良
《爬樓梯的小孩》

邱良
《民生》

邱良
《人力車伕》

邱良
《旺角彌敦道》

邱良
《藝術中心 新聞攝影展開幕,1995》

邱良
《將軍澳(1997)》
已故的邱良捕捉了香港六、七十年代的誘人魅力。邱良曾經擔任國泰機構香港電影有限公司的攝影師(1960年代至1970年代),拍攝演員的寫真劇照。東方美人、蘇絲黃、阿拉伯性感女郎⋯⋯這些明日新星通過攝影師的鏡頭驅動了她們的自信和性感特質的表演力。撇除演藝事業的經濟誘因,這些肖像人物在塑造自我形象和表達中獲得了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邱良
杜鵑

邱良
高苓,國泰片場

邱良
林村黑白

邱良
無題
作品
全部